|
習近平法治思想解讀(一)时间:2022-05-17 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召開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明確了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國中的指導地位,這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進程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大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在新時代不斷把法治中國建設推向前進,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深入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重大政治任務。 一、充分認識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動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在這一進程中,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提出了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習近平法治思想,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和實踐推上了歷史新高度。 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最新成果。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借鑒了人類法治文明有益成果,在理論上有許多重大突破、重大創新、重大發展,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最新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新時代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黨領導法治建設豐富實踐和寶貴經驗的科學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之所以能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根本在于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學指引。習近平法治思想,在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對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經驗進行提煉和升華,以新的視野、新的認識賦予新的時代內涵,深入回答了事關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歷史性飛躍。 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根本遵循。習近平法治思想,貫穿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各個領域,涵蓋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個方面,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深刻認識全面依法治國在治國理政中的全局性、戰略性、基礎性、保障性地位提供了科學指引,為依法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行動指南。 引領法治中國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思想旗幟。習近平法治思想是順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要求應運而生的重大戰略思想,著眼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為實現法治中國建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思想武器。 二、全面準確學習領會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義 習近平法治思想內涵豐富、論述深刻、邏輯嚴密、系統完備,從歷史和現實相貫通、國際和國內相關聯、理論和實際相結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時代為什么全面依法治國、怎樣全面依法治國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其核心要義集中體現為“十一個堅持”。 (一)堅持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黨的領導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之魂。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高度統一,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全面依法治國決不是要削弱黨的領導,而是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不斷提高黨領導全面依法治國的能力和水平,鞏固黨的執政地位。要堅持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健全黨領導全面依法治國的制度和工作機制,推進黨的領導制度化、法治化,通過法治保障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有效實施。堅持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有機統一,確保黨既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又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全面從嚴治黨。 (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權益,必須堅持法治為了人民、依靠人民。牢牢把握社會公平正義這一法治價值追求,健全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制度,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項法律制度、每一個執法決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全面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保證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 (三)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全面依法治國必須走對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法治領域的具體體現,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唯一正確道路,必須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法治當中有政治,沒有脫離政治的法治。我們要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從我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實踐中探索適合自己的法治道路,同時借鑒國外法治有益成果,但決不照抄照搬別國模式和做法,決不走西方所謂“憲政”、“三權鼎立”、“司法獨立”的路子。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實現法治和德治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四)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法律,領導人民實施憲法法律,黨自身要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更好發揮憲法作為國家根本大法的作用。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準則,都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一切違反憲法法律的行為都必須予以追究。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就包括堅持憲法確定的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不動搖,堅持憲法確定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不動搖。 (五)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法治體系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骨干工程。只有全面依法治國才能有效保障國家治理體系的系統性、規范性、協調性,才能最大限度凝聚社會共識。在統籌推進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的實踐中,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要更加重視法治、厲行法治,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重要作用。堅持改革與法治相伴而生、同步推進,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堅持依法治軍從嚴治軍,使全軍官兵信仰法治、堅守法治。堅持依法保障“一國兩制”實踐和推進祖國統一。 (六)堅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法律表現形式。全面依法治國涉及很多方面,在實際工作中必須有一個總攬全局、牽引各方的總抓手,這個總抓手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依法治國各項工作都要圍繞這個總抓手來謀劃、來推進。要加快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 (七)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全面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統籌兼顧、把握重點、整體謀劃,更加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是一個有機整體,關鍵在于黨要堅持依法執政、各級政府要堅持依法行政。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相輔相成,法治國家是法治建設的目標,法治政府是建設法治國家的重點,法治社會是構筑法治國家的基礎。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法治政府建設是重點任務和主體工程,對法治國家、法治社會建設具有示范帶動作用,要率先突破。 (八)堅持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緊緊抓住全面依法治國的關鍵環節,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涉外領域立法,提高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水平,進一步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理順行政執法體制,完善行政執法程序,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公平正義是司法的靈魂和生命,支持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加強司法制約監督,提高司法辦案質量和效率。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培育樹牢人民群眾規則意識,使法治成為社會共識和基本準則。堅持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產權和合法權益。堅定不移推進法治領域改革,解決好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領域的突出矛盾和問題。 (九)堅持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法治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內容。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戰略布局,協調推進國內治理和國際治理,更好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強化法治思維,運用法治方式,有效應對挑戰、防范風險,綜合利用立法、執法、司法等手段開展斗爭,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尊嚴和核心利益。加快形成系統完備的涉外法律法規體系,提升涉外執法司法效能。用規則說話,靠規則行事,依法維護我國企業和公民海外合法權益。積極推動形成公正合理透明的國際規則體系,做全球治理變革進程的參與者、推動者、引領者,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十)堅持建設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法治工作隊伍。全面依法治國,必須著力建設一支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會主義法治工作隊伍。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推進法治專門隊伍革命化、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法律服務隊伍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力量,要把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我國社會主義法治作為法律服務人員從業的基本要求,堅持正確政治方向,依法依規誠信執業,認真履行社會責任。堅持立德樹人,德法兼修,創新法治人才培養機制,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努力培養造就一大批高素質法治人才及后備力量。 (十一)堅持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領導干部具體行使黨的執政權和國家立法權、行政權、監察權、司法權,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關鍵。各級領導干部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重大決策部署,帶頭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的能力,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范。把法治素養和依法履職情況納入考核評價干部的重要內容,讓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成為領導干部的自覺行為和必備素質。 這“十一個堅持”,深刻闡明了全面依法治國的政治方向,明確了全面依法治國必須遵循的政治準繩;深刻闡明了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地位,明確了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職責使命;深刻闡明了全面依法治國的工作布局,明確了法治中國建設的前進方向;深刻闡明了全面依法治國的重點任務,明確了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深刻闡明了全面依法治國的重大關系,明確了必須正確把握的重大理論問題和科學方法論;深刻闡明了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保障,明確了領導干部和人才隊伍在推動全面依法治國中的重要性。
上一篇習近平法治思想解讀(二)下一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